在装修过程中,为避免室内空气污染,需从材料选择、施工控制、设计优化及后期治理等多方面综合把控,以下是具体建议:
一、材料选择:从源头减少污染物释放
板材类
优先选择环保等级高的板材:如ENF级(甲醛释放量≤0.02mg/m³)、E0级(≤0.05mg/m³)人造板材,避免使用密度板、颗粒板等胶黏剂用量大的材料。
减少人造板材使用量:定制柜体、榻榻米等尽量选择实木框架或金属结构,降低甲醛释放风险。
墙面材料
使用水性涂料:选择低VOC(挥发性有机化合物)或无VOC的水性乳胶漆,避免溶剂型涂料含有的苯、甲苯等有害物质。
硅藻泥替代壁纸:硅藻泥具有吸附甲醛、调节湿度的功能,且无毒无味;若使用壁纸,需选择天然材质(如纯纸壁纸),并确保胶黏剂环保。
地面材料
实木地板优于复合地板:实木地板天然环保,但需注意选择经过环保处理的产品;复合地板(尤其是强化地板)可能含甲醛,需确认其环保等级。
环保地砖:选择瓷质砖、通体砖等放射性物质含量低的产品,避免使用天然石材(如大理石、花岗岩)可能释放的氡气。
软装与辅料
窗帘、地毯选择天然材质:如棉、麻、丝等,避免化学纤维材质可能含有的甲醛;新窗帘使用前建议清洗以减少污染物。
环保胶黏剂:施工中使用低甲醛或无甲醛的胶水(如硅酮胶),避免使用含脲醛树脂的胶黏剂。
二、施工控制:减少污染物叠加与释放
合理施工工艺
避免过度装修:简化装修设计,减少材料使用量和施工量,降低污染叠加效应。
控制施工进度:避免同时进行多项污染性作业(如油漆、胶水使用),减少室内污染物浓度峰值。
通风管理
施工期间通风: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加速污染物排出,尤其在使用胶黏剂、涂料后。
避免直接风干墙顶:通风时打开不直接风干墙顶的窗户,防止墙面开裂或涂料脱落。
三、设计优化:预防污染叠加与隐蔽风险
预留污染物释放空间
空气质量预评价:装修前通过专业机构预测室内有害物质释放量,预留浮动空间(如家具入场后可能增加的甲醛释放)。
避免密闭设计:减少全屋定制柜体、封闭式隔断等设计,降低甲醛在密闭空间的累积风险。
功能分区规划
儿童房、老人房优先环保:选择实木家具、水性漆涂料,避免使用塑胶地板、泡沫拼图等可能释放VOCs的材料。
减少污染源叠加:如厨房、卫生间等潮湿区域,避免使用密度板柜体,防止甲醛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加速释放。
四、后期治理:降低已释放污染物浓度
通风换气
长期通风:装修后保持每天开窗2-3次,每次30分钟以上,持续3-6个月;夏季高温或冬季供暖时加强通风。
机械通风辅助:使用工业风扇或新风系统增强空气流动,尤其对通风死角(如衣柜、抽屉)效果显著。
辅助净化手段
活性炭吸附:在密闭空间(如柜体内部)放置碘值≥1000mg/g的活性炭,定期更换或暴晒以恢复吸附能力。
空气净化器:选择带甲醛滤网(如HEPA+活性炭复合滤网)的型号,CADR值需与房间面积匹配(如30㎡房间选CADR≥300m³/h)。
植物净化:摆放吊兰、绿萝、常春藤等植物辅助吸收甲醛,但需注意单盆植物净化效率低,需多盆组合使用。
专业治理
光触媒技术:委托专业机构喷涂光触媒材料,在紫外线照射下分解甲醛,适合长期净化。
生物酶治理:通过微生物代谢分解甲醛,安全性高,但需定期喷洒维护效果。
五、长期监测与维护
定期检测
使用甲醛检测盒或电子检测仪:每月监测一次,尤其夏季高温或冬季供暖时。
委托CMA认证机构检测:每年进行一次专业检测,确保甲醛浓度≤0.08mg/m³(国家标准)。
保持清洁与湿度控制
定期打扫:清除尘埃和污垢,减少污染物积累。
控制室内湿度:夏季使用空调降温,冬季加湿时保持湿度≤60%,避免过高湿度加速甲醛释放。